四字成语网罗四字成语,四字成语故事,四字成语大全,带四个字的成语 首页 四字成语|四字成语故事|四字成语大全|带四个字的成语
-
开柙出虎
【成语】开柙出虎 【读音】kāi xiá chū hǔ 【释义】柙:关猛兽的木笼。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。后多比喻放纵坏人。 【出自】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……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 -
除狼得虎
【成语】除狼得虎 【读音】chú láng dé hǔ 【释义】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。 【出自】《金史·陈规传》:“近虽遗官谦察,治其奸滥,易其疲软,然代者亦非选择,所谓除狼得虎也。” -
断蛟刺虎
【成语】断蛟刺虎 【读音】duàn jiāo cì hǔ 【释义】指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 【出自】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 -
放虎遗患
【成语】放虎遗患 【发音】fàng hǔ yí huàn 【释义】放掉老虎,留下后患。 【出处】唐·陈子昂《上西蕃边州安危事》之一:“夫蕃戎之性,人面兽心,亲之则顺,疑之则乱……今阻 -
虎落平阳
【成语】虎落平阳 【读音】hǔ luò píng yáng 【释义】平阳: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。老虎离开深山,落到平地里受困。比喻失势。 【出自】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虎落平川被犬欺。& -
虎变龙蒸
【成语】虎变龙蒸 【读音】hǔ biàn lóng zhēng 【释义】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。 【出自】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·节镇还朝》:“君侯膺归衮之期,贱子附迁莺着役。风期未远,存问非遥。虎 -
虎略龙韬
【成语】虎略龙韬 【读音】hǔ lüè lóng tāo 【释义】略: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《三略》。韬:指《六韬》。《三略》、《六韬》是古代兵书。泛指兵书、兵法,也指兵家权谋。 【出自】明·刘基《 -
兔起凫举
【成语】兔起凫举 【读音】tǔ qǐ fú jǔ 【释义】凫:野鸭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 【出自】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,死惛之地矣。” 【用法】联合式
-
东兔西乌
【成语】东兔西乌 【读音】dōng tù xī wū 【释义】兔、乌:古代神话传说中说,月亮里有玉兔,太阳里有三足金乌,所以用乌、兔代表日月。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。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 【出自】宋·吴潜《瑞鹤仙》:& -
见兔放鹰
【成语】见兔放鹰 【读音】jiàn tù fàng yīng 【释义】看到野兔,立即放出猎鹰追捕。比喻行动及时,适合需要。 【出自】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布大教网,漉人天鱼,不如见兔放鹰,遇獐发 -
扑朔迷离
【成语】扑朔迷离 【读音】pū shuò mí lí 【释义】指难辨兔的雌雄。形容事情错综复杂,难以辨别清楚。 【出自】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木兰诗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,双兔 -
得意忘言
【成语】得意忘言 【读音】dé yì wàng yán 【释义】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,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,就不再需要言词。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,不用明说。 【出自】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 -
动如脱兔
【成语】动如脱兔 【读音】dòng rú tuō tù 【释义】比喻行动敏捷。 【出自】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 -
乌飞兔走
【成语】乌飞兔走 【读音】wū fēi tù zǒu 【释义】乌: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,故称太阳为金乌;兔: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,故称月亮为玉兔。形容光阴迅速流逝。 【出自】唐·韩琮《春愁》诗:“金乌长飞玉 -
兔死狗烹
【成语】兔死狗烹 【读音】tù sǐ gǒu pēng 【释义】烹:烧煮。兔子死了,猎狗就被人烹食。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。 【出自】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 -
胡思乱量
【成语】胡思乱量 【拼音】hú sī luàn liàng 【解释】犹胡思乱想。指没有根据,不切实际的瞎想。 【出处】宋·苏辙《龙川别志》卷下:“慈圣意不怿,曰:‘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
-
赳赳武夫
【成语】赳赳武夫 【读音】jiū jiū wǔ fū 【释义】赳赳:勇武矫健的样子。武夫:武人,从军之人。勇武矫健的军人。后多含贬义,意指虽身强体壮,却头脑简单的军士。 【出自】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赳赳 -
计日可待
【成语】计日可待 【读音】jì rì kě dài 【释义】指为期不远。 【出自】明·海瑞《治黎策》:“夫以万全之力,视此直狐兔耳。其束身系颈,计日可待也。” 【用法】偏正式;作谓语、 -
土龙刍狗
【成语】土龙刍狗 【读音】tǔ lóng chú gǒu 【释义】泥土捏的龙,稻草扎的狗。比喻名不副实。 【出自】《三国志·蜀书·杜微传》:“曹丕篡弑,自立为帝,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。” -
伏虎降龙
【成语】伏虎降龙 【读音】fú hǔ xiáng lóng 【释义】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 【出自】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二回:&ldq -
龟龙片甲
【成语】龟龙片甲 【发音】guī lóng piàn jiǎ 【释义】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。 【出处】唐·张怀瓘《书议》:“麟凤一毛,龟龙片甲,亦无所不录。” -
得婿如龙
【成语】得婿如龙 【读音】dé xù rú lóng 【释义】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。 【出自】宋·叶廷珪《海录碎事·人事》:“后汉李赝、孙秀俱娶太尉恒焉女,时人谓恒叔元两女 -
龙去鼎湖
【成语】龙去鼎湖 【读音】lóng qù dǐng hú 【释义】指帝王去世。 【出自】典出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 -
龙威虎震
【成语】龙威虎震 【拼音】lóng wēi hǔ zhèn 【解释】形容气势奔放雄壮。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,灵活舒展。 【出处】宋·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二:“[袁昂《书评》:]梁鹄书,如龙威虎震,剑拔弩
-
二龙戏珠
【成语】二龙戏珠 【读音】èr lóng xì zhū 【释义】两条龙相对,戏玩着一颗宝珠。 【出自】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,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。” -
群龙无首
【成语】群龙无首 【读音】qún lóng wú shǒu 【释义】一群龙没有领头的。比喻没有领头的,无法统一行动。 【出自】《易·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无首,吉。” 【近义词】各自为政 乌合 -
一鳞半爪
【成语】一鳞半爪 【读音】yī lín bàn zhǎo 【释义】原指龙在云中,东露一鳞,西露半爪,看不到它的全貌。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。 【出自】唐·高仲武《中兴闲气集·苏涣》:“三年中作变律 -
一龙一猪
【成语】一龙一猪 【读音】yī lóng yī zhū 【释义】一是龙,一是猪。比喻同时的两个人,高下判别极大。 【出自】唐·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两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。少长聚嬉戏,不殊同队鱼。三十骨 -
隐鳞藏彩
【成语】隐鳞藏彩 【读音】yǐn lín cáng cǎi 【释义】比喻潜藏起来,等待时机。 【出自】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陈留老父》:“夫龙不隐鳞,凤不藏羽,网罗高悬,去将安所。” -
云龙井蛙
【成语】:云龙井蛙 【拼音】:yún lóng jǐng wā 【解释】:云端的龙,井底的蛙。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。 【出处】:清·周鲁辑《类书纂要》:“云龙喻贵,井蛙喻贱。” -
九江八河
【成语】九江八河 【读音】jiǔ jiāng bā hé 【释义】泛指所有的江河。 【出自】《四游记·灵耀分龙会为明辅》:“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:‘当年五月二十五日,起分龙会,会集九江八河、五 -
龙潭虎窟
【成语】龙潭虎窟 【读音】lóng tán hǔ kū 【释义】潭:深水池;窟:洞穴。龙居住的深水潭,虎栖身的巢穴。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。 【出自】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三折:“闲对着绿树青山,消遣我烦
-
天兵天将
【成语】天兵天将 【读音】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【释义】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。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。 【出自】清·贾凫西《木皮散人鼓词·开场》:“那鲧却生的儿子,神通广大,伏虎降龙, -
鱼跃龙门
【成语】鱼跃龙门 【读音】yú yuè lóng mén 【释义】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。 【出自】语出《辛氏三秦记》:“河津一名龙门,禹凿山开门,阔一里馀,黄河自中流下,而岸不通车马。每逢春之 -
春蚓秋蛇
【成语】春蚓秋蛇 【读音】chūn yǐn qiū shé 【释义】比喻字写得不好,弯弯曲曲,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。 【出自】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行之若萦春蚓,字字如绾秋蛇。” 【用法】联合式;作谓语 -
蛇欲吞象
【成语】蛇欲吞象 【读音】shé yù tūn xiàng 【释义】蛇想吞下大象。比喻贪欲极大。 【出自】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战国楚·屈原《天问》:&l -
行行蛇蚓
【成语】行行蛇蚓 【读音】háng háng shé yǐn 【释义】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,难以辨认。 【出自】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行行若萦春蚓,字字如绾秋蛇。”宋·利登《野农谣》 -
三蛇七鼠
【成语】三蛇七鼠 【读音】sān shé qī shǔ 【释义】比喻为害的东西多。 【出自】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禽鱼》:“一亩之地,三蛇七鼠。” -
贪蛇忘尾
【成语】贪蛇忘尾 【读音】tān shé wàng wěi 【释义】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。 【出自】宋·文莹《玉壶清话》:“贪蛇前行,必忘其尾。” -
飞鸟惊蛇
【成语】飞鸟惊蛇 【读音】fēi niǎo jīng shé 【释义】像飞鸟入林,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。形容草书自然流畅。 【出自】《法书苑》:“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,曾自题一联:‘飞鸟入林,惊蛇入草。’
-
蛇食鲸吞
【成语】蛇食鲸吞 【读音】shé shí jīng tūn 【释义】蛇食:像蛇一样吞食。鲸吞:像鲸一样吞咽。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。 -
蛇心佛口
【成语】蛇心佛口 【读音】shé xīn fó kǒu 【释义】佛的嘴巴,蛇的心肠。比喻话虽说得好听,心肠却极狠毒。 【出自】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:“诸佛出世,打劫杀人,祖师西来,吹风放火,古今 -
打草惊蛇
【成语】打草惊蛇 【读音】dǎ cǎo jīng shé 【释义】打草惊了草里的蛇。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。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,反使对方有所戒备。 【出自】宋·郑文宝《南唐近事》:“王鲁为当涂宰 -
虎头蛇尾
【成语】虎头蛇尾 【读音】hǔ tóu shé wěi 【释义】头大如虎,尾细如蛇。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,到后来劲头很小,有始无终。 【出自】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 -
龙蛇飞动
【成语】龙蛇飞动 【读音】lóng shé fēi dòng 【释义】仿佛龙飞腾,蛇游动。形容书法气势奔放,笔力劲健。 【出自】宋·苏轼《西江月·平山堂》词:“十年不见老仙翁,壁上龙蛇飞动 -
以毒攻毒
【成语】以毒攻毒 【读音】yǐ dú gōng dú 【释义】攻:治。中医用语,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。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,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。 【出自】明·陶宗 -
风兵草甲
【成语】风兵草甲 【读音】fēng bīng cǎo jiǎ 【释义】犹言草木皆兵。 【出自】《水浒传》第九五回:“况我兵惊恐,凡杯蛇鬼车,风兵草甲,无往非撼志之物。” -
五毒俱全
【成语】五毒俱全 【读音】wǔ dú jù quán 【释义】五毒:多指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五种动物。指违法乱纪,各种坏事都做。